欢迎光临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
赤坎古码头寻迹

陈杰

     赤坎“大通街”有10条由青石阶梯构成的小巷子,通向地势低洼的民主路。这些石阶是赤坎古埠的石阶踏跺步级式码头。
     古代的赤坎,原为海边荒地,只有少数渔民居住。宋末元初,大量追随宋帝南逃的闽、浙百姓和官兵在此定居,赤坎于市从只有土著的居民点发展成为居民来源广泛的埠头,开始有了小规模的商业和航运。然而,自明朝洪武三年(1377年)开始实行海禁,长达二百年不准商船私往南洋贸易,清朝初年更进而“锁海”、“迁海”,禁止船只出海,强迫闵、粤沿海居民内迁50里,因而这两三百年间,赤坎港埠几近废弃。
    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收复台湾,次年废止“海禁”令。赤坎渐成繁荣商埠港口。乾隆以后,绅商云集,商业发达,海上交通、贸易一片兴旺。当时海水直达现今民主路,而民主路与大通街、水仙街至街之间,自西至东有清代石砌的踏跺步级式渡头10处,船只可直泊码头。
    自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法国租借广州湾至国民初年,由于赤坎商埠的发展,民主路一带海滩逐渐被围填,港口逐渐移至鸭姆港、沙湾一带,远古埠码头终至废弃。
    这10处踏跺式渡头遗址,分别位于湛江市晨光小学之街口。1至4号码头西起晨光小学至大通街与平安街交接处,全长180米,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码头,故称古老渡口街。该段码头包括晨光小学大门、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、打通街西北段中部(此巷因狭窄弯曲,已堵塞)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级;5至10号码头则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,包括打通街中段步级、染房街、东兴街、水仙街、南兴街(旧称米行街)和泥水街。二大通街中段步级,尽处有一井(已废),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为完整的渡头遗址,甚至当年船只系缆的石墩尚在。

摘自《湛江日报》2006.4.20